中醫對於月經不順的辨證要點,主要是以月經的量、色、質的異常和伴隨月經週期出現的症狀,結合舌、脈為依據。
★從月經量、色、質辨識健康:
.以經量而論,量多者以血熱或氣虛多見;量少者,以血虛或血寒多見;
.以色而論,色鮮紅或深紅者屬熱,黯黑不澤者屬寒,淡紅者為虛,黯淡者為虛寒;
.以質而論,黏稠者屬熱屬實,清稀者屬寒屬虛,有瘀塊者多為瘀;
★4大證型分類:
.血虛型:經色淡紅、經量少、經質清稀,以大補湯,吃枹杞、黑糖調理。
.血熱型:經色深紅或鮮紅、經量多、經質稠黏,以清經散,吃菊花、馬鞭草調理。
.虛寒型:經色暗黑、經量少、經質清稀,以艾附暖宮丸,吃乾薑、桂圓、紅棗調理。
.血瘀型:經色黑亮、經量多、血塊多,以失笑散加味,吃川芎、玫瑰花調理。
★TIPS:
如果經血中偶爾夾帶血塊屬正常,但如果血塊量很多、很大(大於50元硬幣),就必須到醫院檢查是否內膜病變。另外,若經血的味道,有腥味還夾雜惡臭,排除太久沒換衛生綿的原因之外,如果兼有疼痛、發燒,則可能是感染的現象!衛生棉也至少每兩小時就要換一次。
月經是女人口中的好朋友,有人對它怕得要命,因為來的時候簡直「痛不欲生」。為什麼月經來會有肚子痛的現象呢?西醫認為和子宮過度收縮有關,有的人則合併骨盆腔其他疾患,如子宮內膜異位、子宮肌瘤、盆腔炎等。
中醫認為「不通則痛」,氣血運行有所不順暢就會導致痛經。其實經痛是一種症狀並非病,每逢經期或行經前後,所引發的下腹部間歇性疼痛,並有頭痛、腰痛、腹部重壓感、神經緊張、噁心、嘔吐等不適,足以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者,皆是經痛的擾人之處。本症的治療原則,以通調氣血為主,且應掌握時機,適時用藥,「經前活血,調經止痛;經後求因治本,調理氣血」。
1. 氣滯血瘀型:
每於經前一、二日或經期中,小腹脹痛,經量少或行經不暢,經色紫黯有塊,血塊排出疼痛可減,行經過後疼痛自消,全身症狀常伴有胸脅、乳房作脹。常用的藥物有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等,可以「膈下逐瘀湯」或「八物湯」理氣活血,化瘀止痛。
2. 寒凝胞中型:
此型的病人原本就喜歡吃冰涼食物,月經前小腹就會疼痛,洗熱水澡或用熱毛巾敷,症狀就會減輕,四肢比較容易冰冷,即一般俗稱的子宮太冷、月經量少,另有腰痠、腳軟、小便清長的現象。治療上以「金匱溫經湯」,來溫經暖宮、養血止痛。
3. 氣血虛弱型:
病人面色萎黃、食慾差、大便軟,另有疲倦乏力,時常感到頭暈目眩、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、小腹空墜、喜揉按、月經量少、色淡質薄,治療上以「三才大補丸」或「十全大補湯」為主,來益氣、補血、止痛。
【食補1:桃仁粳米粥】
可活血通經,祛瘀止痛,適用於婦女瘀血停滯而引起的痛經。建議空腹食,每日 2 次。
★材料:
桃仁…10~15 克
粳米…75克
★作法:
先把桃仁搗爛如泥,加水研汁去渣,同粳米煮為稀粥。
【食補2:薑棗紅糖湯】
可補脾胃,溫中益氣,適用於寒濕凝滯型,氣血虛寒痛經。建議每日2次,溫熱服。
★材料:
乾薑、大棗、紅糖…各30克
★作法:
將大棗去核洗淨、乾薑洗淨切片,加紅糖同煎湯服。
【食補3:補益烏雞湯】
可溫中健胃,補益氣血,適用於婦女痛經之屬於氣血雙虧者。建議每日2次,吃肉,喝湯。
★材料:
雄烏骨雞…500克
陳皮…3克
良薑…3克
胡椒…6克
草果…2枚
蔥、醋…適量。
★作法:
將雞切塊,與上述各味同煮,文火煮爛。
正常來講,月經是無痛的,如果太過害怕,就會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無謂的負擔,抗拒、焦慮、煩躁而影響日後的心理正常發展。所以應該保持平常心,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它,這樣在月經來臨時就比較不會感到不適。另外,在行經期間,如果能多用心,記錄月經的外觀、身體的狀況反應,這樣一來,不但能隨時掌握自己的健康,就診時也能提供醫師更多的資訊,做更正確的診斷。
其實月經並不可怕,它只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。認識它、了解它而不要去抗拒它,這樣在生理期就會比較容易去調適喔!
▲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中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