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日常的均衡飲食,其碳水化合物約在於50至60%的總熱量,而低碳水飲食的定義則不明確,其碳水約佔總熱量的30%。至於生酮飲食的碳水化合物則要嚴格限制,僅約5%的總熱量。因此,比較生酮與低碳水飲食,其碳水化合物差了將近25至30%的總熱量,若以2000大卡計算就差了600大卡,換算成澱粉食物則差了兩碗飯!
所以,低碳水飲食並不是不能碰碳水化合物,而是相較於均衡飲食而言少了一些,而生酮飲食是極低碳水飲食,基本上就不能碰到任何澱粉食物,所以低碳水飲食與生酮飲食具有非常大的差異。
由於許多媒體報導或文章在翻譯文獻與外電時,並沒有標註清楚,把「低」碳水飲食與「極低」碳水飲食搞混,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解!所以我們要了解低碳水飲食與生酮飲食的差異,才不會誤解或是採行到錯誤的飲食法。
由於生酮飲食會產生酮體,且又攝取大量油脂,再加上許多人鼓吹生酮飲食需要攝取奶油與椰子油,因此導致生酮飲食會有血膽固醇提高的疑慮,也有個案指出生酮飲食會有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。但這僅止於生酮飲食,非所有的低碳水飲食都會有這樣的問題,而一般的低碳水飲食,其碳水化合物還佔有30%的總熱量,因此不至於產生酮體,也不會有酮酸中毒的疑慮!
我個人其實並不喜歡以關聯性研究探討飲食與死亡率,因為死亡的因素太多,飲食內容也錯綜複雜,即便研究結果是某某飲食與死亡率呈正相關,但都還是要非常小心的解析研究數據。在近期有研究指出,攝取低碳水化合物者(< 30%),平均壽命較一般正常飲食者少了4年,而碳水熱量佔30~40%的人少了2年,因此新聞就有了這樣的標題:
「小心,吃低碳水小心減壽!」、「驚!低碳水少活四年!」
但實際看了研究,會發現把原因歸咎於低碳是非常不合理的!研究中發現是以肉品取代碳水時,才會增加死亡風險,但若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碳水的族群,反而是壽命稍長,最健康的一群!所以問題不在於低碳與否,而是紅肉等健康風險因子的攝取量不能太多才對!
除此之外,影響健康的問題還有飲食精緻度和糖,即便是低碳水飲食,我們攝取的碳水來源大多來自於精白澱粉,像是白飯、白麵條等,這會較容易產生血糖反應,且會有微量營養素不足的問題!因此重點在於碳水化合物是否選擇全穀雜糧類,若要採行低碳水飲食的族群,可以選擇「全穀」作為主食,不僅有飽足感,還可以攝取到許多營養素!
長久以來,無論是美國農業部的食物金字塔,到台灣的每日飲食指南都以五穀根莖食物作為主食,而非屬主流的低碳水飲食或極低碳水的生酮飲食,如:阿金博士飲食、邁阿密飲食等飲食法被提出時,由於不能吃澱粉,又要大量吃油,再加上一些負面研究,因此這類飲食法常被營養師們當成異端看待,而我一開始也覺得這類的飲食會嚴重地影響健康,因此也非常反對這種生酮性的飲食。
但我在看過許多研究、案例與新聞後,也開始改變想法,認為專業人員應該是要站在科學根據上,幫助民眾評估與協助選擇最適合的飲食,而生酮飲食具有快速瘦身的效果,有助於建立減肥者初期的信心,但相對的可能會有酮酸中毒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所以我們若可以協助評估狀況,或是限制生酮飲食的時間,不就可以利用生酮、低碳水的飲食優勢達到目的,也不會有過多健康風險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