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《飲食寫作》黛安.雅各 Dianne Jacob
從我舉的一些例子,不難看出美食寫作經常將重點擺在感官描述:觸感、氣味、聲音、外貌及味道。許多美食寫作新手喜歡著重描寫食物的味道,而其他感官描述則顯得不足。當我在課堂上發形容詞清單給學生時,他們通常都很高興,然而,美食寫作並不只是從食物的表象上去描述,而是必須將食物融入文章內容裡。以下是露絲.雷舒爾在《蘋果慰我心》(Comfort Me with Apples)書中的一段煽情片段:
他吻了我,然後說:「眼睛閉上,張開妳的嘴。」我嗅了嗅,聞到一股混著紫羅蘭和莓果般的氣味,再加上一絲柑橘味(嗅覺)。我的嘴慢慢含住一個小小的、柔軟的東西,大小和一顆葡萄差不多,但表面有些粗糙(觸覺)。「喜歡嗎?」他緊張地問。是春天的味道(味覺),「這是法國來的野草莓!」(視覺)他又將另一顆滑進我嘴裡。
短短幾行字,就講到四種不同的感官體驗。
嗅覺是最重要的感官,在嚐到味道前,大多都是先聞到。這就是為什麼你感冒時會覺得食不知味。身為律師與美食家的布里亞.薩瓦蘭(Jean-Anthelme Brillat-Savarin)在一八二五年的著作《廚房裡的哲學家》(The Physiology of Taste)中就寫道:
就我而言,我相信若沒有嗅覺的幫忙,就無法完全品嚐。但我也在想,或許嗅覺與味覺根本是一種相同的感官,一個人的嘴是實驗室,鼻子則是煙囪;更準確地說,在口腔進行實體的品嚐,在鼻腔進行氣味的品嚐。
薩瓦蘭的名言是:「告訴我你吃什麼,我就能說出你是什麼樣的人。」
氣味也能勾起情緒,一股懷舊的感覺,並且讓人情不自禁地喚醒記憶,這個現象被稱為「普魯斯特效應」(Proustian Effect)。你可能體驗過,某個氣味觸發了幼時的味覺記憶,接著有一股情緒突然襲來,像是有人朝你肚子狠狠地揍了一拳。
*** *** ***
好的作者會以此為目標,盡量避免只用「美味」、「好吃」、「超好吃」這類字眼,因為這除了告訴讀者你很喜歡這些食物以外,並沒有傳達任何事。為了讓讀者去想像那種食物,最好使用精準的文字。如果你只寫了「美味」而不是「帶有胡椒香氣」,讀者很難想像出畫面。
寫作時,我們很容易用形容詞來描寫感官,但使用過多形容詞不僅沒有太多好處,反而還會顯得濫情。讀者會需要知道這個巧克力布朗尼多麼濕潤、吃下去多麼讓人感到罪惡嗎?試著寫寫更有原創性的文章,不要使用一連串形容詞來描述事物。我太常看到這樣的文章,讓我有時候覺得,美食作家用形容詞好像會用上癮似的。
達拉.高登斯坦建議多多閱讀費雪的文章,因為費雪只用「一個完美的形容詞,卻總是能將各種感受描述得淋漓盡致,或是能夠傳達一股氣氛,讓你明白是什麼樣的感受。」高登斯坦舉了《紐約客》的一篇短文為例:
能坐在幾乎沒什麼人的房間裡就算是一種獎賞了,純潔的洛可可浸在六月的斜陽裡,我們之間放了一大瓶單純的美好,媽咪在那兒呼嚕著,伏特加狡猾地滲入我們的血管,待會兒還有新鮮的木草莓,讓我們覺得自己又變回小孩,而不是飄飄欲仙。
洛可可跟純潔毫無關聯。高登斯坦說:「這有點過頭了,但費雪就只用了這麼一個形容詞,來表達在後半段句子裡所描述的那種孩童般的純真。」
*** *** ***
珍與麥可.史坦(Jane and Michael Stern)優雅地結合觸覺與視覺的描寫。讀讀看他們是如何漂亮地描述世上最美味的蘋果派;你能想像他們的腦海裡,以慢動作呈現整個經驗:
派皮像奶油餅乾一樣酥脆,叉子壓下去,綻開的聲音如此響亮,碎裂的瞬間,肉桂糖粉的顆粒從表層彈跳出來。底部的派皮比表面的軟,烤到上色了但仍然易碎。派皮上下相接的地方,是一條纏繞難解如電線般的麵皮,裡面被溢出的水果餡填滿,變得更有嚼勁。內餡是扎實排列、被糖漿般蘋果汁液綿密包覆的艾達紅蘋果切片。
用字精準,搭配主動形式的動詞,如「彈跳」、「綻開」及「碎裂」,讓這段描述更為生動。注意其中的明喻,像是「像奶油餅乾一樣酥脆」,以及暗喻「纏繞難解如電線」。
*** *** ***
描述感官時,很難拿捏分寸,大部分新手作家很容易走過頭。《洛杉磯時報》(LosAngeles Times)專欄作家羅斯.帕爾表示,最糟的狀況,是文章描述過頭了,讓人感到膩煩、無所謂,而且過於積極地想討好讀者。他說:「目的不是彰顯賣弄,而是要顯得優雅。你要用足夠的感官文字,傳達你的愉悅與投入,但不要過度修飾,這樣讀起來既廉價又沒說服力。寫下來之後,要不斷重讀,去蕪存菁、取其精華的部分。」